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学理解析与建设路径

网站编辑:杨金玉发布时间:2023-10-26浏览次数:118

一、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立足地方产业和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产业经济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构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新时代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解决产教融合中“学校热、企业冷”问题的潜力,聚合各方资源,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赋能提质作用。

(一)助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立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时代职业教育正从传统的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行业企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允许将行业企业需求和标准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就业指导和实习实训等环节,通过探索“产学研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匠心、匠艺、匠技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重心在于“谋业”,通过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包括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以及岗位成才,有效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二)助推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产业生存、发展与提质的重要条件。市域产教联合体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协同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鼓励各成员单位整合人员、资本和资源,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共享技术服务平台,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技术指导与咨询、技术培训等工作,解决行业技术和企业发展难题,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竞争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焦点在于“创新”,发挥成员单位在人才与专业领域的综合优势,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科研与人才培养双向互动,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通道,探索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提升其为产业服务的能力。

(三)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市域产教联合体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核心任务,设置紧密联系产业的优势专业和行业特色鲜明、岗位技能急需的模块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和虚拟现实教学,构建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的教育体系。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着眼于“产业为要的理念”,“产业从规模发展、集群发展到产业链发展必然带来技术技能复杂度提升”1,为产业发展科学定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在“育训”结合中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的融合,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目标

新时代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政行企校研进行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服务与管理平台。其核心构成要素包括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机制、产教资源的集聚机制、人才培养的共育机制、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和保障条件的优化机制。

(一)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机制

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机制是市域产教联合体高效运行的基础。这一机制涉及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平等参与、协同合作,旨在共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发挥协调和统筹作用,建立完善的组织治理机制。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部门应建立联动治理工作机制,以确保各方协同合作的有序进行。同时,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可以组建董事会或理事会,以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规范决策过程、管理职能、分支机构运营。为了确保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有效运作,还需建立相关章程、管理制度和运行办法等,以及完善人员聘用与评价、绩效考核和运营质量保障等措施。

(二)产教资源的聚集机制

产教资源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核心。建立产教资源聚集机制要求市域产教联合体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来规划园区产业布局,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以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益。在这一过程中,行业组织和领军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课程教材建设、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等活动。此外,市域产教联合体应建立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技术服务平台等,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校企双向互聘的灵活用人制度,允许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到校授课,学校专业课教师、科研人员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技术服务。

(三)人才培养的共育机制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根本宗旨,人才培养共育机制的构建要求产教联合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2的能力,引导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同时,设立人才供需信息服务平台,对接产业用工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教学,动态调整专业和课程内容。此外,为了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产业园区设置一定比例的岗位,接纳学生与教师进行实训实践。校企实行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建设,广泛实施产学融合、产研融合、产训融合和产创融合。

(四)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产业发展服务机制的构建要求产教联合体建立技术服务平台,整合各方的技术力量和资源,协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活动,更好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并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此外,市域产教联合体还应承接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积极服务制造强国、乡村振兴等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服务成效。

(五)保障条件的优化机制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需要得到政策、财政经费、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机制的构建要求产教联合体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府联动治理和统筹协调,支持董事会(理事会)工作。此外,政府应加大财政经费投入,鼓励社会资本、产业资金参与,以支持产教联合体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运行。同时,明确金融、财政、土地、信用、就业与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的实施细则,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健全绩效考核指标和企业评级评价标准,实行结果导向的发展性评价。

来源: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