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菊花品格——课程思政建设随笔之三
菊花在秋季盛开,故名为秋菊。她鲜艳夺目的花朵,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对象。她不仅因其绚丽的外观而令人陶醉,如多彩的花色、优雅的花形、宜人的香气,还因其独特的品质,如其坚韧的生命力、文化象征而备受推崇。菊花始终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是自然之美的绽放。我们在欣赏这美丽的花朵之余,我们也能够从中汲取一些启示,让我们的事业和人生更加坚韧、多彩和优雅。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而闻名,无论是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季,菊花总能坚强地生存下来。“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菊花的花形独特而优雅,其花瓣层叠如裙摆,中心的黄色花蕊鲜艳夺目。菊花还以多彩的花色而闻名,从金黄色到深红色,从白色到紫色,呈现出了多种绚丽的色彩。菊花的每种花形和颜色都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和寓意,吸引了无数的摄影师和画家精心捕捉其独特和优雅之美。这也启示我们,自然和生活中的多样性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应该被珍视和尊重。当前全国的课程思政发展迅猛,已经从当初的星星之火形成了当今高歌猛进的燎原之势。在广大教师的无私奉献和积极推进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实现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和“大思政课”的协同育人。通过分析归纳,我们把课程思政的类型主要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
一、宏观类型:“横向贯通”
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网络空间)之间打通。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第二课堂的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的作用,着力提升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内涵。三个课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中观类型:“中国系列”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上海选取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如“锦绣中国”“治国理政”“中国智慧”“大国方略”“中国道路”“法治中国”“大国安全”“绿色中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信用中国”等,特别是由院士、著名学者和资深教授担纲的课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这些别具一格的“亮眼”课程共同组成了上海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首创性推出的“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
三 、微观类型:“教学方式”
各类学科中的课程种类非常众多,虽然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尽相同,但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把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归纳为六种基本方式:“沉浸(浸润)”式、“顺势而为”式、“边叙边议”式、 “语重心长”式、“思政课”式和“三寓三式(五化五式)”范式,这六种方式都是围绕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教学展开的。“沉浸(浸润)”式就是营造一个具有思政元素的逼真或虚拟的宏观环境(情景),教师在该环境中开展专业教学,并通过环境来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顺势而为”式就是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针对专业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直接和简洁的阐明,进行价值观的教育;“边叙边议” 式就是在结合专业教学讲故事,对思政要素进行适切的印证和强调,即用“故事阐述道理、用细节打动人心”,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语重心长”式就是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讲述自己熟悉的事例和亲身经历,阐述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来感动学生,引发共鸣;“思政课”式是专业老师对专业教学中明显属于思政课的内容,如富强民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职业操守等,采用“思政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三寓三式(五化五式)” 式则是教师基于寓德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理念,运用画龙点睛、专题潜入、元素化合方式,以及情景化、故事化、戏剧化、互动式、启发式等为代表的“五化五式”手段,通过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教学,全面开展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课程思政改革,既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又润物无声地实现了价值引领。在课程思政的改革中,六种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其中的“三寓三式(五化五式)”范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方式,具有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特点,所以被称为范式。六种方式的单独和组合运用。上述众多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类型和方法,契合了菊花独特的花型和多彩的花色,构建了课程思政万紫千红的绚丽风景线,是课程思政方法库丰富和扎实的底色,也是课程思政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章来源:上海理工大学 滕跃民 卢萧
作者简介
滕跃民,出版印刷学院原副院长
卢萧,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