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策略

网站编辑:杨金玉发布时间:2024-06-27浏览次数:95

新时代高职院校在实施“三全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加强“三全育人”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服务功能,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制定党委统一领导的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制度措施

一是明确“三全育人”的主体领导力量。把“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作为学院党委的核心教育观,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具体实施办法与措施。在“三全育人”工作中,要坚持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统一领导,要制定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责任清单,推动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措施落地见效。

二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党政部门、系部单位、教师群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一系列文件。深入加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把国家、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真正落实好、实现好“三全育人”教育工作。

二、建立完备的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机制体系

一是构建反映“三全育人”思想实质的实践机制。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个维度出发,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探索并构建科学、合理、全面、多层次的“三全育人”实践机制,贯彻落实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各项规划与具体措施,全力推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科学有效开展。

二是要构建反映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机制。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色,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之间建立有效链接,形成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机制,从而使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更具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是要构建基于教育因素的实践机制。

建立“三全育人”实践机制,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载体、教育评估等。教师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人才保障,高职院校应在建立健全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同时,科学规划教师综合素质与育人能力的培养提升,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潜能与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三全育人”工作实效。

三、建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内容体系和过程监督机制

高职院校应以全面认识外因与内因对“三全育人”的影响为重点,建立更高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与教学过程监控机制。

一是从社会和学校两方面着手,构建“三全育人”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选材流程,扩大职业教育的范围,提高“三全育人”的实效性。

二是完善“三全育人”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创建“思政黄金课”与“课程思政示范课”,提高“课程思政”的质量与层次。建立全程督导制度,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是搭建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平台;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把企业的优势和职业院校的特点有机结合,建立起“企业+职业”的协作培养模式,为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是通过“互联网+”“AI+”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载体,优化教育与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全领域、全要素的教育实践系统,以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四、完善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评价体系

一是按照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制订学校“三全育人”考核办法,对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实施进行专门的评估与管理,做正向的干预与引导。

二是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评估,扩大教育评估的规模,优化教育评估的方法,强化教育评估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中发挥“头雁效应”引领作用。

三是丰富教学评估的方式,扩大教学评估的范畴,加强教学评估的科学性指导。在“三全育人”的不同层面上,对教育评估内容、评估模式、评估反馈进行设计,实现科学、有效的评估,进而强化对学生的教育结果的管理,并及时作出反馈。

来源:节选自《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